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达人

星座 心理学:星座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能叫人轻易相信,从心理学上如何解释?

分享到

星座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能叫人轻易相信,从心理学上如何解释?

它并不能叫人轻易相信,因为相信的人往往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是自我成长不足,试图去简单的标签让自己获得对复杂社会复杂人性的区分。对星座文化的相信,彰显自我的需要。埃里克森认为,少年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建立起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朋友圈,找到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感兴趣的职业,把自己各方面的特质都统一起来。如果不能发展出自我同一性,就会面临着角色混乱,刚好能够让少年们",能够满足迷茫期的少年们认识自我的需要,星座文化会告诉他们,你热情、冲动、孩子气(性格):但也比较自私,缺乏耐心(优缺点),适合做运动员,充满吸引力的(理想情人的标准),刚好能满足少年们对自我的认知需要。适合做企业家这些积极的评价,需要正能量的少年们所相信和接受,而自私、冲动等负面评价,也会被选择性地忽略掉,让人信心满满的星座文化被很多人所相信也不足为奇,(2)人际交往的需要。新认识一些小伙伴,或者想了解一个不大熟悉的人时。很多人会利用星座性格分析来贴标签。热情、冲动、孩子气,有利于我们迅速了解他人”节省认知资源,朋友圈和媒体传播的潮流也很重要。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有很强的塑造作用,我们很可能会有从众心理。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来顺应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如果周围的朋友都在玩星座,算爱情、事业运势。那为了增加和朋友的谈资,不被排挤出朋友圈外。我们也很自然地会相信星座文化,讨论星座文化,如果自己喜欢的杂志、网站经常推广星座测试,我们也很有可能会更关注星座文化,即便是原本不信星座,只是为了迎合朋友而讨论星座文化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也会改变对星座的看法,自我实现预言。别人的期待和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慢慢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靠拢。如果能够通过对星座文化的讨论得到小伙伴们的喜爱和推崇“那么根据操作性条件强化作用:我们也很有可能认为星座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也慢慢喜欢上星座文化,更多地讨论星座。从而获得小伙伴们的关注(正强化),(3)信念寄托的需要,星座文化,一种给人以指导和确定感的精神寄托,当爱情面临危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就可以查一查本月的XX座爱情运势。

星座与心理学有什么关系么

占星学描写人的性格和未来,这样它就可能促成类似的性格和未来的形成。假如一个人相信什么事情会发生的话,他有可能会不自觉或自觉地导致这件事的发生。他也可能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特定的性格。结果是占星学的预言与实际的观察相符合。这样的实际观察并不说明占星学真的是现实的。这样的自我影响说明占星学可以被用来作为自我反省和自我了解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来说占星学与其它预言手段如塔罗牌的作用是一样的。这当然不涉及对不参加的第三者所做的预言。从心理学的观点上来看除了自我反省外还有外部影响的问题,就是通过为别人做占星预言来影响另一个人的性格。有些研究说明这些影响可以是非常强的。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星座,他们想得到什么?

就有占星学这一说。人们利用占星学来观察祥瑞、推测天气等,然而星座是占星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星座其实是一个个恒星的组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古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将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后来人们利用太阳星座来进行占卜,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星座呢?这是因为在星座学当中,太阳星座被认为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毅力、优点缺点。所以通过星座来了解一个人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想要真真正正的了解一个人只看星座是不够的,如果我们选择去相信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一定会选择一些可以让我们相信的证据。在星座描述性格时,总是以善良、活泼开朗、认真、细心等等美好的词汇去描述,并且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这些优点。

为什么说星座是伪心理学?

星座与人的性格并无太大的关系,因为人的性格养成大多是源自于后天,如果说他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星座之说,那么这就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某些方面的引导,他们不自觉就会变成与星座相似的那样。之前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他先调查了一组从小就知晓星座的人,并且对星座深信不疑,经过对他们性格的测试,发现他们的性格与星座相对应,并且有很多都与星座非常的相似,因为后来这位科学家又做了类似的实验,只不过这次实验对象换了,第二次实验的对象是一些从未听说过星座之说的人,在他们的印象中完全没有星座,在对他们的性格测试中,科学家发现星座中描述的性格与他们的性格毫无关系,所谓的星座影响性格只是相对的,他们的性格之所以与星座有关系,其实这就是和我们说鬼一样,他从来没有听说过鬼,并且鬼只在黑夜中出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星座:星座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吗?

如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星座与人的性格并无太大的关系,因为人的性格养成大多是源自于后天,如果说他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星座之说,那么这就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某些方面的引导,他们不自觉就会变成与星座相似的那样。之前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他先调查了一组从小就知晓星座的人,并且对星座深信不疑,经过对他们性格的测试,发现他们的性格与星座相对应,并且有很多都与星座非常的相似,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后来这位科学家又做了类似的实验,只不过这次实验对象换了,而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第二次实验的对象是一些从未听说过星座之说的人,在他们的印象中完全没有星座,在对他们的性格测试中,科学家发现星座中描述的性格与他们的性格毫无关系,从这两次实验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星座影响性格只是相对的,第一次调查那些人,他们的性格之所以与星座有关系,就是因为他们后天的认知,使得他们被迫遵守了这一规律。其实这就是和我们说鬼一样,如果一个小孩子,他从来没有听说过鬼,那么及时到晚上他也敢一个人外出,并且不会担心什么,但是如果你告诉他这世界上有鬼,并且鬼只在黑夜中出现,那么他可能就会畏惧黑夜在晚上不敢出门,甚至可能说会因此做噩梦,然后他们还有可能在脑海中为鬼刻画一个形象,这就是被动影响。

# SP04 社会心理学与星座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星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星座作为闲聊的话题,听「懂星座的人」聊一聊我也觉得有意思。通常我会直指要害说,星座没有逻辑推导,更没有事实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不过当我学习了社会心理学之后,突然想从一个有趣的角度聊聊星座。简单来说就是在伪心理学前面加个定语:星座是一门巧妙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构建起来的伪心理学。今天至少想到三个东西可以聊一聊。巴纳姆效应星座运用了冷读术的技巧,即星座理论里大量描述语都是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的话。这背后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认知偏误理论——巴纳姆效应。心理学家弗拉(Bertram Forer)在1948年对学生进行了一项性格测验,测验之后给每个学生一份性格分析描述,然后让学生对描述的吻合度进行评分,所有学生得到的性格分析描述都是一模一样的:「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这些话真的是弗拉从星座书上抄的。这样的句子被称为「巴纳姆语句」。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这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被试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巴纳姆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会被认为很重要。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描述,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潜力。自证预言许多人会反驳说,我看到身边的处女座朋友确实都很完美主义呀,简直都不能算是优点了,社会心理学会搬出另一个著名的认知偏误给你看——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经典之作——罗森塔尔实验,正是对自证预言的研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勒诺·雅各布森(1968年)给一所小学里所有的学生进行IQ测验,部分学生智商得分很高,他们在未来肯定会很有成就。这些得分很高的学生是随机选取的。这些学生(且称为「假资优生」)和其他同学唯一的区别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印象不同。测验结果均未告知学生或家长。实验者对所有学生再次进行了IQ测验。罗森塔尔的论文截图有点不清晰,条纹柱代表「假资优生」,黑色柱代表其他学生,横坐标意思是两次IQ测验分别进步10分、20分、30分,那些随机选取的「假资优生」,智商增长水平远超其他学生。那些老师预期成绩会好的学生,智力表现真的比其他学生好。形成一个对对方的刻板印象,然后再通过交往交流逐步修正,其实是没问题的。就算你丝毫不懂星座,你也会对一个陌生人首先建立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第一印象,因为这是人们认知新事物的必需过程。你一定要明白星座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这很不利于你打破刻板印象,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星座为什么会火?不是因为它说的那些东西对,而是因为它里头遍布着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走上去的认知岔路。星座利用的都是一万年来人类不断走入的简捷启发式思考误区,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星座一定会火——但是呢。

心理学和星座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跟星座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学是一门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是国际上公认的西方社会科学三大支柱学科之一(另外两个是社会学和人类学)。而星座学说目前还只是一个民间文化现象,虽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各种学说,科学”不过这也不是说科学就是好的和正确的,我们现在的社会人文研究在走向后现代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什么是科学、科学就一定好吗?这种反思性的倾向让星座和另外一些被视为前现代的巫术、迷信有了立足之地。心理学是在我们发展科学的道路上建立的,而星座是在我们反思科学的道路上变强的。星座的流行也是在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不平衡使然。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超过了人的身心演化进程,我们不能适应环境污染、快消费,而且全球化的锁链把人与人的关系、整个世界的空间格局扭转,而宗教之类的支柱已经被科学打击。